作为未来数学教师,张奕凡表示曾上过一节特别的选修课——《中外教育家思想导论》。"我们讨论过王祝晨先生在济南创办女校的艰难,也分析过张桂梅校长如何用信仰点亮山区女孩的人生。这些案例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传递公式,更是点燃希望。"令张奕凡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在临沂乡村中学的支教经历。"我给一个‘数学恐惧症’学生补课时,用斐波那契数列讲向日葵的生长规律,他突然眼睛亮了。"这次经历让他体会到教育家精神中"因材施教"的真谛。如今,他参与学院的"智慧教育实验室",尝试用AI工具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采访结束时,张奕凡翻开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着王祝晨的名言:"教育者当为火种,非为蜡烛。"这位"Z世代"准教师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句话——他刚刚提交了一份将数学史融入VR教学的课程设计,而这或许就是教育家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全新表达。
山东师范大学,作为山东省基础教师培养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教育情怀、扎实专业知识与卓越教学能力的未来教师。此次对山东师范大学师范生的深入采访,不仅是一次对师范生学习生活与成长经历的生动记录,更是对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师范生群体中传承与发扬的深刻洞察。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得以窥见师范生们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滋养下,逐步树立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如何在教育家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的成长与教育事业的伟大愿景紧密相连。此次采访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现了师范生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在于它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在塑造未来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这不仅是对当前师范生培养成效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有力鼓舞与启迪。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