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访了秦皇岛的多个文化地标,包括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角山长城以及秦皇岛博物馆等。这些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不仅是长城文化的象征,更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通深入挖掘长城的历史背景,了解了长城在中国古代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长城背后流传的历史故事、长城歌曲和民间传说等也成为了实践队的重点调研对象。队员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长城文化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以长城为主题的海报、AR明信片、微电影《记忆中的长城》及各类文创产品。
这些文创产品巧妙地融合了长城文化元素,通过视觉和互动的方式向公众传播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队员们也通过这一过程,增强了对长城文化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融入市井肌理,多元互动传文脉
为让长城文化真正融入市井日常,实践队成员携精心设计的海报与AR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走进秦皇岛的社区、商场、养老院、图书角、残联等场所,展开面对面的文化传播活动。在与不同人群的互动中,让千年长城的故事自然流淌进生活褶皱里。

社区公园里,队员们向居民分发长城宣传海报。海报正面是老龙头与碧海交映的壮阔图景,搭配凝练文字勾勒山海气韵;背面的“长城知识小问答”,以轻松互动暗藏文化巧思。人们欣赏画面时,自然被问答吸引,在思考与作答中悄然加深对长城的认知。队员们主动与居民攀谈,耐心回应疑问,尤其对老年居民,特意放慢语速,从历史背景、建造历程讲到文化意义,让他们真切触摸这一遗产的厚重;同时静静聆听老人们记忆里的长城故事,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片段,成了宣传中意外收获的珍贵注脚。

养老院的活动室里,队员们为老人们准备了一场浸润着长城文化的温情互动:他们先是轻声朗诵《长城礼赞》,诗句里的豪迈与赤诚让老人们静静聆听间仿佛触摸到长城的脊梁;随后娓娓讲述长城的故事——从起源与修建的艰辛,到军事防御的智慧,话语间尽是对这份遗产的敬意;为了让这份文化共鸣更鲜活,队员们还带来《长城谣》《我的中国心》等歌曲,陪着老人们轻轻哼唱,熟悉的旋律里不少老人跟着打起节拍,眼角泛起温润的光;歌声落定,老人们慢慢打开话匣,说起年轻时登长城的记忆,聊起岁月里与长城相关的片段,队员们静静倾听,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长城文化的温暖与力量在彼此心间流转,既让老人们重燃对历史的亲近感,也让年轻队员们读懂了时光里的文化传承。
在残联的活动现场,队员们与“星星的孩子”展开温柔互动,通过唱《长城谣》这首歌,队员们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与祖国的强大。随后,队员们带领大家做起“长城操”,手臂伸直模仿城墙的坚毅,抬手向上化作烽火台的瞭望,这些融入长城元素的简易动作,让孩子们在舒展身体的同时触摸到文化温度,这场活动像温暖的桥梁,既让孩子们感受文化力量,也助他们打破心与心的隔阂,在陪伴中体会更多关爱,让长城承载的包容与坚韧悄悄住进每个孩子心田。
在图书角,队员们为小学生们准备了关于长城的讲解课程。通过讲解书本中的长城知识和长城故事,队员们让小学生们从课本走向现实,亲身感受到长城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提问,了解了长城的历史、功能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一课堂形式的互动,队员们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对长城文化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在商场,队员们向不同年龄段的路人介绍了长城文化。他们不仅展示了长城海报,还通过“长城知识小问答”与路人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商场中的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能通过简单的问答了解更多关于长城的知识。此外,队员们还展示了长城AR明信片这一新型的互动形式,顾客们通过手机扫描AR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长城的立体影像。这种新颖的体验方式吸引了很多顾客驻足,并激发了他们了解长城文化的兴趣。

这次活动的成功,既是对秦皇岛长城文化的广泛传播,也是“山海解语团”队员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成长与提升。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更有信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未来,队员们将继续努力,不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将用更多创意的方式,让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长城,这座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伟大建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更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山海解语团”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把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带给了人们,让人们听见长城的声音,让长城的声音在新时代更加响亮、悠扬。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