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英烈精神——学 习红色思想,争做新青年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2025年6月26日,为学习传承红色思想,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翻译2401的三人小队前往郑州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学习实践。
晨曦微露,队员们代表怀着无比崇敬与庄重的心情,踏上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她们走进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通过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沉浸式感悟红色思想的磅礴伟力,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步入陵园,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高耸的松柏在晨光中投下静穆的剪影,空气中弥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崇高的敬意。志愿者们神情凝重,步伐沉稳,并肩缓缓穿过林荫道,肃立于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碑身如剑,直指苍穹,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其中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地为同伴们讲述了这座纪念碑承载的厚重历史——它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是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在低沉而庄严的氛围中,三位同学庄重地缓步上前,神情肃穆,面向纪念碑深深三鞠躬,用最质朴也是最崇高的礼节,表达对先烈们无尽的缅怀与最深切的敬意。此刻,每一张年轻脸庞上的庄重,每一次凝望的眼神,都是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魂的告慰,更是新时代青年对民族精神根脉的自觉守护与传承。 带着对英烈精神的初步感悟,志愿者们移步至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复原,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清晰地呈现在她们眼前。凝固在照片上的硝烟与呐喊,无声地讲述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与信念如磐;陈列柜中锈迹斑斑的武器、磨损的衣物、泛黄的书信,仿佛仍在低语着先烈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彭雪枫将军运筹帷幄、血洒疆场的英雄气概,吉鸿昌将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铮铮铁骨,以及其他无数英烈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的心间。队员们屏息凝神,认真聆听,不时在珍贵的展品前长久驻足,目光中充满了震撼与敬仰。先烈们为了信仰和理想,甘愿舍弃一切、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如重锤般敲击着他们年轻的心灵。笔尖在各自的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记录下触动心弦的瞬间;彼此间低声的交流饱含着情感的共鸣,传递着内心的激荡。浓厚的红色学习氛围在静谧的展馆内悄然凝聚。 为了深化学习效果,让思想在交流中升华,参观结束后,队员们选择在陵园内一处开阔宁静的场地围坐一圈,举行了一场气氛热烈而真挚的学习交流分享会。三人纷纷结合实地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畅谈内心的震撼与深刻的思考。一位同学动情地分享道: “站在纪念碑下,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并非教科书上遥远的名字,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选择了最壮烈的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信仰,是我们青年一代最应珍视的精神财富!”另一位同学紧接着表示:“吉鸿昌将军‘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呐喊犹在耳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强国复兴的重任。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将这份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融入血脉,落实到行动中。我们要珍 惜韶华,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新时代的广 阔舞台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第三位同学补充道:“看到那些与我们年纪相仿甚至更年轻的烈士照片,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发展。我们唯有接续奋斗,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才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真挚的情感在交流中流淌,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通过分享,他们对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传承”与“担当”的信念愈发坚定,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决心也愈加清晰和强烈。 此次郑州烈士陵园之行,对于志愿者们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直抵灵魂深处的红色教育实践课和思想政治大课。通过身临其境的瞻仰、沉浸式的学习和真诚的思想碰撞,她们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更加直观、深刻地触摸到革命先烈们那撼天动地的伟大精神世界,切身感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到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奠基铺就的。我们一致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光辉榜样,将此次学习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带着对英烈精神的初步感悟,志愿者们移步至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复原,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清晰地呈现在她们眼前。凝固在照片上的硝烟与呐喊,无声地讲述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与信念如磐;陈列柜中锈迹斑斑的武器、磨损的衣物、泛黄的书信,仿佛仍在低语着先烈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彭雪枫将军运筹帷幄、血洒疆场的英雄气概,吉鸿昌将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铮铮铁骨,以及其他无数英烈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的心间。队员们屏息凝神,认真聆听,不时在珍贵的展品前长久驻足,目光中充满了震撼与敬仰。先烈们为了信仰和理想,甘愿舍弃一切、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如重锤般敲击着他们年轻的心灵。笔尖在各自的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记录下触动心弦的瞬间;彼此间低声的交流饱含着情感的共鸣,传递着内心的激荡。浓厚的红色学习氛围在静谧的展馆内悄然凝聚。
为了深化学习效果,让思想在交流中升华,参观结束后,队员们选择在陵园内一处开阔宁静的场地围坐一圈,举行了一场气氛热烈而真挚的学习交流分享会。三人纷纷结合实地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畅谈内心的震撼与深刻的思考。一位同学动情地分享道: “站在纪念碑下,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并非教科书上遥远的名字,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却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选择了最壮烈的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信仰,是我们青年一代最应珍视的精神财富!”另一位同学紧接着表示:“吉鸿昌将军‘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呐喊犹在耳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强国复兴的重任。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将这份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融入血脉,落实到行动中。我们要珍 惜韶华,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新时代的广 阔舞台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第三位同学补充道:“看到那些与我们年纪相仿甚至更年轻的烈士照片,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发展。我们唯有接续奋斗,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才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真挚的情感在交流中流淌,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通过分享,他们对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传承”与“担当”的信念愈发坚定,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决心也愈加清晰和强烈。
此次郑州烈士陵园之行,对于志愿者们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直抵灵魂深处的红色教育实践课和思想政治大课。通过身临其境的瞻仰、沉浸式的学习和真诚的思想碰撞,她们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更加直观、深刻地触摸到革命先烈们那撼天动地的伟大精神世界,切身感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到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奠基铺就的。我们一致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光辉榜样,将此次学习汲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把红色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努力锤炼“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品格,让崇高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并决心将这份感悟带回班级,与更多同学分享,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