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青州市博物馆,仿佛步入了一座历史的迷宫,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陶器展区时,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社会的大门。这里的陶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从生活用具到陪葬明器,从质朴实用的日常器物到工艺精湛的艺术珍品,无不展现出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其中,2006年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器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陶器彩绘保存完好,数量大,资料价值高,被评为2006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在众多的彩绘陶器中,彩绘陶鸡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这只陶鸡泥质灰陶,局部彩绘。全身以桔红色为主色调,深桔红色的鸡冠,黑色的嘴巴,尾巴上还有少数红色线条轮廓。整个身躯略呈卧状。眼睛目视前方,引颈向前,尾巴微翘,呈弧线状,似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鸡。它体形矫捷,羽翼丰满,比例匀称,立体感较强。仔细端详这只陶鸡,仿佛能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工匠们在制作它时的专注与用心。他们用手中的泥土,赋予了这只陶鸡生命与活力,让它穿越时空,呈现在我们眼前。据考证,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质文物是中国汉代彩绘陶质文物集中出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制作最精美的一批,也是后续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批。如今,它们不仅在青州市博物馆公开展览,同出的彩绘陶马等文物还先后飞往日本、韩国及北京展出,引起了极大反响。

除了汉代的彩绘陶鸡,青州市博物馆还有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鬶也十分独特。这件陶鬶距今约4600-4000年,1964年出土于青州市南郊的瀑水涧。它为夹砂红陶,遍体施白色陶衣,斜长流,口沿外翻,长粗颈,绳索状把手,腹部饰弦纹三周,对称贴塑小圆饼两个,三袋足,恰似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鸟。在古代,陶鬶主要作为盛水或煮酒的生活用器。这种鬶不仅容量大,重心下移,受热面积也相应加大,不仅美观也更便于使用。这件陶鬶保存极为完整,是东夷文化的标志性文物。看着这件陶鬶,不禁让人感叹古代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不忘追求器物的美观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青州地区的陶器文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到汉代的彩绘陶,再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它们见证了青州地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艺术特色。龙山文化的黑陶以其黑如漆、薄如纸、硬如瓷的蛋壳黑陶最具特色,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水平。而汉代的彩绘陶则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陶俑、动物俑等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生活场景。这些陶器文物就像一部部无言的史书,为我们研究青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走进青州市博物馆,观赏这些精美的陶器,仿佛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先民们的生活轨迹,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每一件陶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解读。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不妨走进青州市博物馆,亲身感受这些陶器的魅力,相信你一定会被它们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