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现在大家都知道平安保险公司最早在同行中引进海外高级管理人才,组建了一支保险产品研究设计、投资理财管理的高水准专业队伍。有了这些专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作支撑,平安保险公司近几年在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公司的发展后劲十足。马明哲在谈到引进海外人才时说:“河上有桥,就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起步较晚,起点低,如果已经有桥,那么我们付一点过桥费就可过河,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风险。”(连平安的业务员向我推销保险时都拿出“洋”高管的介绍,特别把朱总理与斯蒂芬.迈尔亲切握手的照片指给我看,不过我想到将付出的保费中将有很大一部分要支撑“洋”高管的薪酬,心理有点不平衡,最后还是没有买。不过我相信别人会大力购买的。)
第二:人:目前平安有着资深行业背景的海外员工担任中高层管理者已达26人,覆盖了平安保险公司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营销等多个部门,并从开始的顾问型全部转到了实质管理岗位。据介绍,平安保险公司每年约有20位左右的优秀部门经理或省级分公司负责人被派往美、英、日等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进行短期强化训练;派负责新产品开发、投资技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进修。同时把引进与培训相结合,每年的培训费用占公司年收入总额的6.9%,公司已确定投资3亿元建设平安金融学校。
第三:财:有了名(品牌)和人(人才),还用发愁财不来吗?经验告诉我们,注意对人才投入的企业一般效益都会好,更有实力去得到更多人才。不重视人才投入的企业则走入恶性循环。不由想起东方电子的老总隋元柏,他在十几年前创业的时候,先从银行贷款然后把隔壁企业的技术人才挖来。正是有了这样的气魄,东方电子果然发了(当然东方电子现在处于困难时期,但巨人集团的史玉柱遇到困难更大,因为有一批人铁了心跟着他,巨人现在不是又起来了吗?归根到底,还是人)。
总之,有思路,才会有出路。面对入世新的游戏,先抢人(当然要是人才),总归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