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曲园学子三下乡:工业提高产值,科技振兴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的目标进一步得到实现。2023年7月15日,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实施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前往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实况,村民实情,盘活乡村新活力。
造船厂,渔业发展的主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温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实践队队员调查得知,港东社区是当地渔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崂山区产鱼量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在社区沿海部分建设有其用来发展渔业的码头。由于实践期间为禁渔期,所以码头旁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队员们发现,这些渔船的外形相似,除了编号不同外,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便猜测,这些渔船产自同一厂家。果然,在距离码头五百米处,有一家专门的造船厂。在与造船厂内部工人的交流中得知,正在打造的这些渔船正是本地村民订购的,工人说:“在这里生产的渔船基本都销售给了当地渔民,很少外定。”造船厂对木材的要求很高,比如槐花木这种不怕长期水浸的木材才可以,而且每个步骤都有相应人员进行长度测量,严格保持木材的精度。渔船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做到完美精准,才可以保证出海的安全。长达一百多年的出海历史,促使港东社区发展相关产业,建立造船厂,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推进渔业发展。

图为港东造船厂内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加工厂,渔业发展的延伸
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有渔民800余人,渔船200多条,可见渔业是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在第一产业渔业发展的同时,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在直接售卖海产品的同时,延长渔业产业链,发展海鲜深加工。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走进了一家加工门店。在与老板的交谈中得知,当地海产品中最特色的是一种传统食品——甜晒鱼,是经过天然的太阳暴晒制成,但是这种海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所以为提升附加值,当地政府鼓励发展海产品深加工。老板表明,为响应政府号召,在码头以及社区内部成立了加工厂,将渔民打捞的新鲜海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可以加工成半成品和成品,比如鳕鱼片、鲅鱼片、鲍鱼干等。同时,老板扩宽销售渠道,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众多媒体平台进行销售,年销售额可达千万,未来将会成立团队建设抖音销售平台。在采访中得知,海产品加工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未来也会持续注入新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海产品加工厂的老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高科技,乡村振兴的工具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须立足于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旅游业,科技都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在部分茶园、菜园中安装了高低不同的喷灌系统,一方面达到了节水之功能,另一方面让忙于打渔的村民们减少了农业的负担,但是由于社区位于山区,道路崎岖且狭窄,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入,在提升农业科技利用率方面的问题仍需解决。而在与加工厂老板、民宿老板的采访中得知,这两个产业的科技应用广泛。加工厂内引进了大量的高科技加工机械,减少人工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民宿中,装有投影仪、咖啡机、k歌房等现代科技,提升了客人的体验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科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的质量,减轻了工作负担和压力,而且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图为菜园中安装的喷灌系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深入了解港东社区的发展状况,深刻认识到发展工业以及科技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实践中实践队员将会用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力量,将乡村振兴新思路、新道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提升乡村生活水平,改善乡村生活质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港东社区村委主任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怡峥 供图)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