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江门市开平水口镇文化建设工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魁星白泽”三下乡实践团来到开平当地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与当地团委和非遗镇濠泥鸡现任传承人冯永勇密切对接百千万工程突击项目。本次实践活动为开平水口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出了佛大青年的青春力量。
活动期间,团队根据“百千万工程”需求书,结合实际情况,围绕镇濠泥鸡发展现状开展了实地调研。团队在多地进行街头采访,积极派发线上问卷,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经过七天的实地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整理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形成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调研视频等实践成果。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实践观国情,调研出真知的真谛。

图为队员对路人采访
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思想,团队在开平市青少年宫开展“相约 ‘ 遗’ 夏”义教夏令营活动。开设了非遗小课堂、科学小课堂、安全教育小课堂、军训小课堂,农场劳动体验课等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凸显民族性、时代性,在学与玩中感受民族艺术之美,科学逻辑之美,劳动自然之美,有效缓解学业压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团队利用好网络短视频受众多、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进行直播宣传、直播打卡、制作五分钟微课视频投稿等,“媒媒” 与共,进一步增加水口镇的知名度和水口文化的传播广度。

图为泥鸡非遗小课堂合影

图为队员在直播开平岘冈特色美食

图为队员直播打卡赤坎古镇
随后,团队有幸对镇濠泥鸡传承人冯永勇进行了一场关于镇濠泥鸡发展史的专访活动。冯家父辈均为镇濠泥鸡传承人,冯永勇自小便帮家里制作泥鸡并与泥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促使他在2016年返回家乡重新传承弘扬,守保持初心,守正创新,让镇濠泥鸡销声匿迹近20载后“重出江湖”。
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问题,队伍与传承人深入探讨,并展示了队伍的实践方案与文化创意,得到传承人热情回应,并表示大力支持。

图为队员与镇濠泥鸡传承人合影留念

图为队员在采访镇濠泥鸡传承人
开平市,一座集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碉楼之乡之盛誉,别具特色的岭南山水园林的侨乡旅游城市,具有雄厚的旅游资源。团队立足江门开平文旅产业根基,以网络赋能镇濠泥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方向。
团队通过调研因地制宜,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网络手段和时尚元素融合,守正创新,充分发掘开平水口镇非遗镇濠泥鸡文化价值,突出“土特产”要求,将这只复活的“鸡”重新推向年轻人。团队推出来泥鸡“新皮肤”,制作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物、表情包、动漫、宣传片、海报等,在大众中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可信、可爱、可敬的开平形象。

图为团队成员制作的镇濠泥鸡部分表情包
非遗镇濠泥鸡传承人冯永勇表示,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互联网+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队伍:魁星白泽队
作者: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