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曲园学子进社区——普韵润社区,同语筑温馨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队伍名称:“‘普’及群生,通儒达识”实践队
队长:褚红悦
指导老师:杨新刚
队员:郭珈桐、孔奕婷、宋逸飞、吴致宁、张奕洋
 
  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发挥普通话的重要作用,曲阜师范大学“‘普’及群生,通儒达识”实践队分别于1月22日和23日,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南苑街道南池社区、水景园社区和忠心闸社区三个社区,开展“同讲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普通话推广活动。结合“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德同语言”的活动标语,实践队积极讨论、深入探索、融合创新、与专业特色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在活动初期,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年龄、职业、普通话基础等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针对性宣讲方案,内容涵盖拼音、词汇等,制作趣味教学PPT、进行剧情演绎排练。具体的推广活动包括普通话知识宣讲、诗朗诵、普通话主题的话剧演绎、趣味游戏以及大学生活分享这五个环节.。
    作为“‘普’及群生,通儒达识”实践队的队长,褚红悦表示:“在准备普通话知识宣讲环节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有关普通话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的知识,坚定了我参与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决心。在宣讲环节,我分别从认识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推广中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在诗朗诵环节,实践队的队员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普通话在朗诵中的独特魅力,让大众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展现普通话的音韵美。同时通过普通话的规范表达,传递正能量,感染现场观众,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剧本演绎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实践队的队员们全部来自文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她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体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色,特意策划剧情演绎环节,演绎了古代、现代、当代三个时代不同人民讲好中国话的决心和行动,展现时间脉络,了解普通话的前世今生,将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做好文明人,这一关键命题以有趣而精彩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同时传达了坚守中华文化本位观,讲好普通话,做好文明人的活动主题,获得了社区儿童们的认可欢迎,反响良好。
    作为小朋友最期待的趣味游戏环节,实践队同样结合普通话特色,准备了一系列经典的绕口令等,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等。将题目由易到难排序,循序渐进。队员们鼓励内向的孩子大胆尝试,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响应,对儿童的性格成长起到了帮助作用。而在大学生活分享环节,实践队的队员张奕洋更是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在大学期间如何通过努力学习普通话,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普通话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居民思考普通话在更广阔社交场景中应用的重要性。
本次普通话推广活动获得了三个社区百名儿童的积极回应,圆满成功,对实践队队员今后的社会就业及人生发展起到了引领与鼓励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活动,社区群众不仅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增强了爱国情怀,还提升了综合素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践队的队员们与社区儿童进行互动,通过常见字拼音学习、绕口令挑战等一系列活动,激发社区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在切身感受中体悟普通话的博大精深。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普通话水平,营造了良好语言环境。
    曲阜师范大学“‘普’及群生,通儒达识”实践队认为:“普通话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始终不断继承和发展,对于联系各民族各地区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加普通话推广活动,让普通话深入社区,让更多居民受益于普通话学习,助力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普通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通话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能够激发更多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推广普通话,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