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绘璃光乡梦,启振兴新程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绘璃光乡梦,启振兴新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先人百姓们的智慧,是人们生活文化的结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在这条路上,可以尝试将非遗同乡村振兴相结合,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底蕴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既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也能为非遗的传承提供经济基础。为了深入挖掘非遗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探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于2025年1月11日前往威海民俗文化邨内画鼻烟壶艺术馆,拜访了非遗传承人刘老师,探索非遗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玻璃画与乡村的联系较为深刻。早年间玻璃画广泛出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中的窗户、柜子,还是各种玻璃容器,都能看到其独特的身影。这些玻璃画的版图多以威海当地的自然风光、美丽风景、民俗风情为主,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家传和师徒传承。
内画艺术的历史也源远流长,鼻烟壶作为其重要载体,一直是百姓们较为常见的物件,而内画艺术自乾隆末年起便成为皇宫贵族的专属玩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展现出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今,内画艺术被更多人所了解,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人愿意购买内画作品作为赠人之礼或是装饰,

实践队员就非遗与乡村产业融合的现状与刘老师展开深入交流,刘老师表示,目前工坊和乡村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一部分村民参与到产品制作中增加了收入,但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探索人们对玻璃画和内画的了解程度,实践队员走进乡村,同人们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采访。通过调查,实践队员们发现,玻璃画的受众大多为中老年人,鼻烟壶内画更是鲜为人知。但玻璃画也仅在少数人家中出现,且一般镶嵌在旧时家具上,在人们生活中早已不像从前那样常见。对于年轻人来说,许多人们只对玻璃画略懂一二,分不清玻璃画与琉璃、掐丝珐琅等类似技艺的区别。反而是由于鼻烟壶内画技艺几年前在网络中的盛行,年轻人们对内画有一定了解。

通过实践队员这次的采访,得知了由于鼻烟壶和玻璃画在相当一段时间无人问津,想要让二者在如今重新焕发光彩,刘老师和马老师通过网络宣传、文旅发扬以及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了玻璃画和鼻烟壶的受知面,让更多人了解、好奇并接触这样技艺的同时,也带动着产业的发展。同时,马老师和刘老师也不断提升自己,参加许多比赛,让更多的人知晓威海玻璃画和内画技艺的高超和精致。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培养,研学活动成为培养乡村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威海民俗文化邨与周边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玻璃画和内画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绘制玻璃画和内画作品。通过实践队员对研学学生们的采访,一些学生表示,通过研学活动,对玻璃画和内画产生了浓厚兴趣。长期来看,研学教育为乡村产业发展培养了潜在人才,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开发更多新颖的文创产品,拓展乡村旅游项目,提升研学教育质量。队员们希望非遗技艺能够与更多乡村合作,交流产业富兴的经验,让非遗文化成为赋能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实践队 将持续关注和助力非遗技艺在乡村的传承与发展,期待它们在未来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通讯员 周慧慧)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