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的伟大征程中,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满怀壮志,奔赴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地区,深入浮来山砚传承工坊开启调研实践之旅。此次实践意在深入探究浮来山砚传承的实际状况与发展潜力,用切实的行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添砖加瓦,挖掘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独特意义与可行方向,从而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挖掘历史底蕴,唤醒沉睡宝藏
浮来山,自古以来便是浮来山砚的故乡。这里的砚石质地细腻、纹理独特,被誉为“石中君子”。浮来山砚历史悠久,其开采和制作可追溯至宋代,曾作为贡品享誉朝堂。浮来山周边盛产优质砚石,其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是制作砚台的上佳材料。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赞誉有加,苏东坡也曾在此取石制砚,并为之作铭。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不断接受洗礼,历经数代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制作工艺逐步走向成熟,最终深深地镌刻在莒地的文化版图之上。
文化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浮来山砚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面了解莒砚在当地民众中的认知程度和传承现状,“农遗新韵”实践队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队员们深入浮来山各个社区,以严谨的态度开展调研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实地访谈分析,实践队发现,通过开发砚石资源,建立从开采、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当地还以浮来山砚为核心,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游客们不仅可以参观砚石展馆,近距离感受浮来山砚的魅力,还能亲身参与砚台制作体验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旅游体验,不仅提高了浮来山砚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新引领,文化传承
实践队员深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更是文化的复兴。浮来山砚文化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产品,如便携式旅行砚套装、文化创意文具等。并且还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技艺培训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砚文化传。
莒县还通过“毋忘在莒”等文化主题,将浮来山砚文化与莒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这种创新不仅让浮来山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党建引领,铸就品牌辉煌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与引导。为此,实践队员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在浮来山砚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们的努力下,浮来山砚成功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这一殊荣不仅提升了浮来山砚的品牌影响力,更为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浮来山砚”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
展望未来,文化兴则乡村兴
浮来山砚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文化不仅是乡村的灵魂,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如村委会工作人员所说:“我们不仅要让浮来山砚成为一件艺术品,更要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起莒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浮来山砚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真谛所在。
展望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展将始终关切浮来山砚文化传承发展,踊跃投身乡村文化振兴大业。力促浮来山砚文化于新时代再焕光彩,树起乡村振兴中文化驱动经济之典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大地蔚然成风、收获累累硕果。(通讯员 毛海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