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以非遗为笔,绘助农新篇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以非遗为笔,绘助农新篇
在美食文化丰富多样的濮阳县,有一种味道历经岁月沉淀,不仅承载着地方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就是濮阳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德黑牛肉。带着对这份独特非遗美食的好奇与敬意,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于2025年1月13日-2025年1月14日深入河南省濮阳县红旗路,开启了一场黑牛肉与助农的探寻之旅。
调查走访:追溯非遗的醇厚风味
在进行调查走访前,实践队员们再一次来到了抓德黑牛肉的制作工坊,根据工坊负责人介绍可以得知,抓德黑牛肉的制作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世代相传,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用本地自然散养的黑牛,肉质鲜嫩紧实,再结合独家秘制的香料配方,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对当地的居民采用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许多老人在走访中表示大力支持抓德黑牛肉的传承发展。其中,有居民分享到,在他们心中,抓德黑牛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濮阳县家乡的味道,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礼品。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抓德黑牛肉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一代传承意愿不足、市场推广渠道有限等。
   
助农措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面对抓德黑牛肉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濮阳县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采取助农措施,推动这一非遗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一方面,濮阳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非遗产业的扶持政策,为抓德黑牛肉制作工坊提供税收优惠、场地租赁补贴等,降低其运营成本。同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黑牛养殖基地的建设、技术研发以及品牌推广。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注入,为抓德黑牛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传统工坊得以在现代市场中稳步前行。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传承人才短缺的问题,当地政府联合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抓德黑牛肉制作技艺传承人对有意向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黑牛养殖技术、牛肉加工工艺、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既懂传统工艺又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的新型人才。此外,还鼓励传承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多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抓德黑牛肉的市场竞争力,濮阳县当地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将黑牛养殖、牛肉加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养殖体验、美食制作参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亲身参与黑牛养殖过程,观看抓德黑牛肉的制作工艺,品尝新鲜出炉的美味牛肉,感受独特的乡村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美食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升抓德黑牛肉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借助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拓宽销售渠道,让抓德黑牛肉走出濮阳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展望:非遗之光的璀璨延续
随着各项助农措施的深入实施,抓德黑牛肉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非遗美食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产业发展方面,抓德黑牛肉有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通过与更多的电商平台、连锁超市合作,将抓德黑牛肉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濮阳县的独特美味。在文化传承方面,抓德黑牛肉作为濮阳县的文化名片,将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走向世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展览、传统美食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抓德黑牛肉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激发人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承教育,让抓德黑牛肉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永不失传。
抓德黑牛肉作为濮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的调查走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面临的发展困境;通过一系列助农措施的实施,我们看到了非遗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而对未来的展望,则让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抓德黑牛肉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为濮阳县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讯员 赵庆荣)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