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开场,我们带着村民一头扎进乡村田野。路边的狗尾草、墙角的三叶草、菜园里的紫苏叶,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植物,瞬间成了“香饽饽”。王大爷熟练地采摘着叶片,笑着说:“种了一辈子地,才知道这些草能变宝贝!”大家像寻宝一样,把形态各异的叶子收入囊中,期待着它们在布上绽放新颜


回到房屋,拓染正式开启。队员们手把手教村民固定叶片、轻敲木槌。李阿姨小心翼翼地操作,当揭开叶片,棉布上晕染出翠绿的叶脉,她惊喜得叫出声:“像变魔术!”大爷们也不服输,粗糙的手掌握着木槌,一下下敲出的图案,藏着庄稼人的细腻。孩子们围在一旁,把拓染好的手帕举得老高,笑声在屋里打转 。

活动中,最动人的是老少同框的画面。白发苍苍的奶奶教孙女辨认植物,年轻人帮着大爷调整叶片位置。原本陌生的面孔,因为拓染凑在一起,唠着家常、分享窍门。张大叔说:“这活动好,年轻人带我们玩新鲜玩意儿,咱也能跟上时代!” 这一场景,让传统技艺在代际交流里,有了新的传承温度。

日落时分,大家捧着作品合影。帆布包上的叶片拓印,像给布料披了件“自然披风”;手帕上的小花图案,成了最别致的装饰。这些作品,是乡村植物的“二次生长”,更是我们与村民共同创造的回忆。 离开时,村民们拉着我们的手念叨:“下次再来玩!”这场植物拓染,不只是一次技艺体验,更是我们农之队扎根乡村、联结民心的见证。我们把知识变成乐趣,让乡村草木有了艺术模样,也在彼此心里,种下了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期待下次相遇,继续在乡村的土地上,敲打出更多美好 !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