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小组一行人前往宫集镇凌云家庭农场,这里盛产蔓荆子、桔梗、大青、白术、丹青、决明子等多种中药材,主要销售至附近的“中华药都”——亳州。在这里我们与“药材痴”宫光前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宫老先生和蔼可亲,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宫集镇区域的药材近年来的种植情况,在前几年政府政策优惠的时期,该地区药材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三万多亩,药材的价格在每公斤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自1988年种植薄荷以来,宫先生以及团队不断拓宽药材种植的种类,面对经常出现的资金短缺、人力不足、市场以及政策变动等多种难题,他也是一直保持学习进步的态度,直面困难,见招拆招。这让我们对地区的药材产业以及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刻地意识到药材种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对宫先生与药材种植的农民抱有深深的敬意。

2月3日下午,在宫先生的介绍下,我们来到绿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正值冬季,这里的药材有的还深埋土地,只有上季的少数药材还能被观察到。往示范园里面走,我们正看到几名农民工有的在翻新土地,有的为药材除去上面的叶保留根部,在他们的讲解下,我们学习到了多种中药材,薄荷、蔓荆子、桔梗等等。在与农民工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宫集镇鼓励药材种植、支持医药产业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显著,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工作岗位与物质基础,经营好的年份收入过万,还提升了农民们的幸福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家乡而感自豪。
在本次实地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见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宽,也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之前未曾触及的医药产业,了解到另一行业的不易之处。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亲身实践得来的经验更加深刻,影响也更为长远。在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当下医药产业优惠政策不足、技术创新不够、资金缺乏等多种困境的现状,这就需要综合国家、社会、行业以及团队的多重努力,相信医药产业发展的明天能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