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固碳添绿实践队深入绿色企业探访材料再生减排经验
为深入探索绿色材料科技赋能“双碳”战略的创新实践,洞悉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7月10日至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固碳添绿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青岛市,实地对淄博市英科再生有限公司、青岛市黑猫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华海环保公司及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展开深度调研。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生产车间、科研实验室,参与技术交流座谈,近距离观察并思考材料革新如何成为撬动环保效能、落实固碳添绿国家战略的关键支点,记录下科技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画卷上留下的浓墨重彩。


再生之链:废弃物的涅槃与循环经济的深意
踏入淄博市英科再生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区,一条条高度自动化的回收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宛如银色脉络,承载着废弃物的新生旅程。实践队员们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亲眼目睹了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这些曾被视为环境负担的白色污染,经历破碎、高效熔融挤出、精密过滤除杂等系列工艺,最终神奇地蜕变为晶莹剔透、品质优良的再生PS塑料粒子。

实践队员参观再生材料生产线.许国浩摄

实践队员触摸再生PS粒子.齐家辉摄

实践队员触摸再生PS粒子.齐家辉摄
在下游产品生产车间,实践队员惊喜地发现,学校金工实习中接触的数控机床正精准切割着再生PS板材,车工、钳工的传统技艺与3D打印等新技术在这里交融协作,将再生粒子转化为各式画框、相框、环保建材乃至时尚家居用品,重新回归社会循环。“课本里的机床参数、实习时的操作流程,此刻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实践队员禹亦卓望着正在加工的环保相框,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的紧密联结,“原来我们在实验室里反复练习的技能,早已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齿轮。”

实践队员了解英科企业环保理念.许国浩摄

实践队员参观英科再生企业.许国浩摄

实践队员参观英科再生企业.许国浩摄
更令实践队员深受启发的是英科再生前瞻性的“以塑代木”战略。利用再生塑料卓越的耐候性、抗腐蚀性和几乎免维护的特性,公司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的户外地板、栅栏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使用寿命远超普通木材,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应用直接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砍伐需求,从源头上保护了宝贵的碳汇资源。整个再生流程深刻诠释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生动体现了将线性消耗经济扭转为循环共生的绿色范式。据公司官网显示,仅此一项再生循环体系,每年即可有效减少超过2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其环境效益令人瞩目。


实践队员合影.齐家辉摄
炭黑焕新:材料微创新的绿色革命
走进青岛市黑猫新材料研究院,实践队员们立刻被一种泛着独特光泽的深黑色粉末所吸引——炭黑,这个广泛应用于轮胎、橡胶制品、油墨等领域的传统材料,正在这里经历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在研究院先进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向队员们展示了一项关键突破:通过革新传统炭黑的生产工艺,包括优化反应炉结构、采用更精准的温度与流量控制、引入清洁能源预热原料、强化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等综合措施,成功将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能耗显著降低了30%以上。这一降幅不仅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优化,更直接对应着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为这个传统被视为高能耗的行业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实践队员参观黑猫研究院.齐家辉摄
然而,黑猫研究院的“绿色炭黑”战略远不止于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其更深远的布局在于材料本身的性能跃升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颠覆性应用。据了解,黑猫研究院研发团队重点攻关的高性能导电炭黑,极大提升了电极材料间的导电效率,已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关键辅材,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用户体验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与此同时,研究院开发的特种炭黑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等领域,大幅减缓封装材料的老化速度,提升太阳能电池板在严酷户外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有效延长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为光伏这一清洁能源的“绿色度”再添砝码。当一块动力电池因导电材料的升级而效能倍增,当一片太阳能板因耐候材料的保护而历久弥新,这些微观层面的进步,最终汇聚成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最坚实、最具体的科技回应。实践队员许国浩不禁感叹:“我们的专业对于环保竟然这么重要,如果能不断推进基础材料的绿色化、高性能化,便可以支撑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深度减排。”

实践队员合影.齐家辉摄
聚链成网:绿色材料铸就固碳添绿核心引擎
聚链成网:绿色材料铸就固碳添绿核心引擎
在山东为期数日的深度调研中,固碳添绿实践队见证了环保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五家企业如同五股清流,从不同维度汇入绿色发展的时代江河,除过英科再生“点废为材、闭路循环”的生态智慧、黑猫研究院传统材料的绿色革新之外,还有北辰科技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在电路板的金属迷宫中开辟出“城市矿山”;华海环保凭借膜技术的分子级精准分离,守护着工业命脉的清澈本源;金能化学则致力于化石原料化工的绿色升级,在反应塔与管道间编织降碳增效的科技经纬。

实践队员参观北辰科技有限公司.齐家辉摄

实践队员参观华海环保有限公司.齐家辉摄

实践队员参观华海环保有限公司.齐家辉摄
这些实践虽路径各异,却共同编织成一张绿色创新的协同网络。贯穿其中的核心脉络清晰可见:绿色材料科技已成为衔接“固碳”与“添绿”两大目标的战略纽带与核心驱动力。此次产业一线的深度阅读,让实践队员们真切触摸到科技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那些曾被视作负担的废弃塑料、电子垃圾、工业废水,在绿色材料的魔法下蜕变为宝贵的资源储备;材料科学的精微创新,正在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激发着绿色跃迁的连锁反应。


实践队员合影.齐家辉摄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固碳添绿的宏伟蓝图,其根基在于持续的科技创新,只有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绿色材料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生产线融入大市场,才能将技术参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减排成效,将中试样品扩展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