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实践团队重点考察了数字化展陈技术的应用成果。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团队成员通过文物三维扫描数据、AR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入了解了隋唐至明清时期运河文化的演变历程。特别是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区,团队结合专业背景,对1:1复原漕船的数字化建模技术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转化为课程设计项目,尝试开发漆器数字化保护的小程序原型,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专业+文化"实践模式,计划在下学期计划在下学期开设"非遗数字化"创新工作坊,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实践,培养既懂技术又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