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硕果累累
步入丹河园区,一排排整齐的智能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虽是种植 “淡季”,但甜瓜、黄瓜等作物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甜瓜品种‘雪恋’,肉质脆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园区讲解员自豪地介绍道。依托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和寿光种业集团的强大科研实力,园区已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 72 个,多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让寿光蔬菜装上了更多优质 “中国芯”。在智慧物联移动云平台前,实践团成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园区气象、环境监测、价格趋势以及各个温室里蔬菜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控制中心,即可实现对园区温室的智能化管理。“数字 + 农业” 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智能化生产种植,形成了一套完善可靠的全链条标准化、全流程可追溯的智慧种植解决方案。此外,园区还引进了荷兰、以色列等国际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50% 以上,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 1为蔬菜市场场景。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种业创新,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也是寿光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丹河园区以打造蔬菜种业研发高地为目标,全力推动种业创新发展。目前,园区已成功落户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 25 个,收集保存番茄、黄瓜、辣椒等各类种质资源 2.5 万份,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山东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智能化、自动化的 PLC 控制系统可精准调节温度、湿度,实现对种子 30—50 年、10—20 年、5—10 年的不同期限存储,总库容量达 20 万份。通讯员 郑安慧 摄
种业创新,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我们从培育、繁殖、推广三个方面发力,全方位推动蔬菜种业研发,园区种植基地里 80% 以上的蔬菜品种均为自主研发。” 园区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随着丹河园区等种业企业及机构的崛起,寿光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数量已达 178 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70% 以上,寿光正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

图 2为实践团参观无土栽培装置。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标准引领,全链协同促共富
作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丹河园区是寿光最早引入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种植基地之一。园区对土壤、投入品、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 11 个环节实行全链条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一颗蔬菜都符合高品质标准。“我们通过‘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运营模式,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整合起来,解决了标准化落地难的问题。” 讲解员介绍,园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资等服务,实现了蔬菜产业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80% 以上的园区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大中城市,有效提升了蔬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标准引领,全链协同促共富
在配套生产加工区,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蔬菜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完善的产业链设施。通过生鲜和鲜切两大类产品专供全国高端市场,园区不仅打通了潍坊蔬菜融入全国供应链的新通道,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在这里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园区内的农户笑着说道。
此次寿光蔬菜小镇之行,让 “一路前行” 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标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所学知识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正如实践团团长所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青年一代要勇挑重担,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
未来,“一路前行” 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更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