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山东学子三下乡:从无土栽培到共富模式,解锁数字农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号召下,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击中国寿光老百姓市场、蔬菜交易大厅凌晨产销实况。7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一路前行实践团走进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寿光智慧蔬菜产业的核心数字化技术和寿光蔬菜模式的发展路径。7月22日下午由队长张艺锦带领,线下成员全部参加,实践团重点调研了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深入探究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的"寿光模式"。
智慧农业全链条:从种子到餐桌的数字化革命
在占地475亩的核心示范区,实践团成员被园区先进的智慧物联系统平台所震撼。园区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依据农作物物候期特性,采用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环境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温室智能化管理。实践团观察到,这套系统形成了从育种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解决方案。园区已自主研发85款蔬菜品种,种子包衣技术可有效防霉变、隔绝病虫害。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大罐储水、小罐施肥的设计,技术人员可在操作台或手机端远程操控,实现精准灌溉。无土栽培采用椰糠条作为载体,通过黑色管道输送水肥,管道设计精巧,需经过滤防止堵塞。

图1 实践团参观智慧物联系统中水费一体机。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绿色生产新范式:生物防治与物理降温技术
温室区域展示了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雄蜂授粉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授粉,这种特殊蜜蜂仅专注授粉,蛰伤轻微。丽蚜蚜小蜂等天敌昆虫的应用,实现了"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使农产品达到绿色双A级标准。园区采用荷兰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种植"赤霞珠"串收番茄等优质品种。物理降温系统通过湿帘与风机配合,模拟"水空调"原理,避免空调对作物的损耗。轨道系统实现"一轨两用",既用于采摘作业,冬季又可作为加温设备。
图2 实践团参观温室区域。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特色产品创新: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升级
深加工区展示了果蔬脆等创新产品,采用60℃低温油浴脱水技术,使用棕榈榈油加工,既保留营养又提升口感。实践团品尝了三色椒、迷彩小番茄、紫色白菜等特色品种,以及玉女黄瓜、贵族南瓜等自主研发品种,品质显著优于普通市售产品。园区还开发了预制菜和净菜系列,省去备菜过程,满足现代便捷需求。部分产品源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山东援建项目"维斯特"基地的高原特产,如苦荞荞茶野生菌等,体现了产业帮扶的延续性。
图3 实践团参观深加工区各种果蔬。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实践团结合调研发现,寿光智慧农业使劳动效率提升30%,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团队希望今后广大青年可以帮助农户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技能,同时通过新媒体宣传寿光蔬菜品牌,展现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
 
图4 与相关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寻味地域风情 传承文化基因

寻味地域风情 传承文化基因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在亲近自然、感受地域风情的过程中增进交流、陶冶情操。7月10日到7月13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