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西外学子三下乡:五育融合育新苗,非遗传承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来源:李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2025年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文化馆,专访国家级非遗项目“府谷二人台”传承人李月琴老师展开访谈,为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贡献青春方案。

  府谷二人台是集戏曲、曲艺、音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是府谷乃至晋陕蒙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形式方面,府谷二人台是一种采用府谷方言腔调,采用梅笛、扬琴、四胡、三弦等乐器伴奏的双人互动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内容上,府谷二人台多取材于府谷当地的现实故事和历史故事,表演的剧目多为反映人民现实苦难的故事。

  7月18日,实践团前往府谷县文化馆与李月琴老师进行了访谈。“二人台不仅是一出戏,更是一部活的乡土志。”李月琴老师在访谈中动情地说,“它把晋陕蒙交界地带的婚丧嫁娶、走西口的离愁、庄稼人的苦乐全都融进了唱段,孩子们只要听上一段,就能感受到先辈们怎样在风沙里唱出乐观豁达。”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府谷二人台非遗传承人合影 邵珥晴供图

  据李月琴老师介绍,府谷二人台发轫于清代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其“二人一台戏”的独特样式,以生、旦对唱为主,兼容说、学、逗、唱,被誉为“陕北活化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与新媒体冲击,项目正面临“创作难”“传承难”双重困境:一方面,青年编剧、作曲人才断层,传统唱词难以对接当代审美;另一方面,家长对传统文化“进课堂”心存顾虑,导致青少年参与度不足。对此,李月琴与团队也进行多维探索与尝试——跨省赴山西保德、河曲等地交流演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给他们提供不同曲目、不同风格二人台教学课程。

  在回答“府谷二人台能否走进校园”这一问题时,李老师表示,非遗进校园十分必要,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她建议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增设二人台竞赛、公益培训等多样化形式,引导青少年在系统学习中理解二人台的艺术魅力,进而主动参与传承。此外,她还提出,要借助直播、短视频、文化纪录片等互联网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实现“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通讯员: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