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院落“童”观察,社区治理共参与
守护家园环境,筑牢安全基石。实践团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小小院落观察家”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儿童参与社区治理,为老旧社区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活动前,团队成员们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认知特点,用心准备了一份观察任务清单。清单重点突出、科学实用,聚焦环境细节和安全隐患,为志愿者们提供清晰的观察方向和引导思路,让孩子们的探索更有目标、更高效。
观察实践期间,志愿者们化身“探索领队”,带领孩子们手持笔记本,穿梭于社区院落,用“提问引导+实地讲解”的方式展开观察:在垃圾分类点,引导孩子识别不同垃圾桶的标识,讨论“混投垃圾的危害”;在井盖旁,讲解“井盖设置警示标语及图案的重要意义”;在楼道内,示范如何检查消防栓是否完好、应急灯是否正常亮起。孩子们兴致盎然,目光如炬,用心观察并记录下“某单元楼道灯不亮”“阳台花盆摆放不当”“墙面乱涂乱画”等社区治理问题,以专注的神情、热烈的交流,展现出对身边环境的敏锐洞察以及守护家园的责任感。
观察结束后,实践团队及时组织孩子们回到社区大厅进行成果汇总与汇报。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结合观察记录,踊跃地向社区人员和实践队员们汇报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和互动分享,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对社区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培养了热爱社区的情感,更在总结归纳和沟通表达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为社工为小朋友进行讲解 胡壹鸣 供)

(图为团队成员引导小朋友观察 胡壹鸣 供)

(图为社区儿童认真记录观察情况 胡壹鸣 供)
本次观察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发现问题、用思考探寻方案,用行动守护家园,引领其树立“社区小主人”的参与意识,强化守护环境安全的责任认知,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贡献新生力量。
(二)温情慰问传心意,童心敬老显担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与同理心,实践团队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独居老人家中,开展慰问活动。活动伊始,社区儿童怀揣真挚的问候,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有序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热情问好,主动与老人唠起家常,“爷爷,我们来看您啦,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奶奶,天太热了要注意防暑哦。”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像春日暖阳,让老人的眼角眉梢都染上笑意。
随后,在志愿者组织下,孩子们积极投入到家务劳动中,认真擦拭桌椅门窗,细心整理房间物品,主动协助排查用电用气安全。他们小小的身影忙碌穿梭,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同时,孩子们用心倾听老人讲述,仔细询问生活所需,并将老人的微小心愿与迫切需求,记录在“温暖关怀记录卡”上,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依据,老人们的慈祥笑容、娓娓道来,与孩子们的专注聆听、稚嫩笔迹,共同绘就了一幅温馨动人的代际交流画卷。
“带领孩子参与慰问,不只是让他们学会关心老人,更要在他们心里种下‘尊老敬老’的种子。”团队成员杨昕说,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羞涩腼腆,到主动帮老人递水、分享趣事,“这种成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意义”。

(图为社区儿童与独居老人合影 胡壹鸣 供)
走访老人活动通过倾听记录长者心声,观察传递生活关怀,互动编织情感纽带,厚植孩子们尊老敬老的行动自觉,为社区独居老人送去暖心的陪伴与问候,搭建起一座连接童心与晚霞的温情之桥。
青春之光点亮责任担当。服务“一老一小”,就是守护社会最柔软的牵挂。本次活动志愿者们以真情实意勾勒"朝夕相伴"的温馨图景,在老人与孩子的心田播撒温暖与希望的种子,展现了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服务意识,彰显了青年学子的人文温度。迈向新征程,实践团队将以青春之我践行志愿初心,在点滴关怀中传递温暖,在躬身实践中淬炼担当,让志愿星火点亮社区每个角落,以赤子之心绘就民生幸福的温暖底色。
通讯员:包思雨 杜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