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江淮民俗博物馆,触摸五千件老物件里的时代印记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田野绿意,实践团成员满怀热忱抵达高店乡江淮民俗博物馆。在馆长王世淮的引领下,志愿者们漫步于陈列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耕器具、劳动工具、生活用具的展厅——锈迹斑驳的犁铧、古朴旋转的纺车、泛黄蜷曲的票据、按键磨损的老式收音机……数千件展品如时光切片,完整保留着江淮地区农耕文明的肌理。
“这些老物件都是岁月的证人。”王馆长介绍时,眼中闪烁着对文化传承的炽热光芒。这座倾注其毕生心血的博物馆,以农业生产工具、家居生活用品等主题分区,清晰展现了从传统农耕到现代生活的变迁轨迹。作为当地重要的教育实践基地,博物馆年均接待学校研学团队及省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实物观摩与互动体验,让青少年在触摸犁耙、辨认粮票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农耕文明的厚重底蕴,唤醒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走进长镇回族社区,感受民族团结与文化繁荣
志愿者们在社区书记赵宏的带领下穿行于兼具徽派建筑与回族文化特色的街巷,并详细了解了长镇回族社区历史由来。随后赵书记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社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该长廊图文并茂,描绘了56个民族的地域特色、风情习俗和文化特点,张老师号召志愿者们要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积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这里的人民公社旧址不仅是青瓦白墙的建筑标本,更被列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斑驳的砖墙上,历史的年轮与现代的标语相映成趣,诉说着多民族聚居区在文化融合中形成的独特魅力。
通讯员 张星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