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经历

续“花饽饽”匠心之火,走“香饽饽”创新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花饽饽是胶东地区一种民间传统美食。2009年,文登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领悟文登花饽饽的精湛挤艺和独特魅力,探究非遗媒介化发展现状下文登花饽饽的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1月15日来到山东省威海市“林荣涛花饽饽工作室”,为助力其创新发展及传承奠定基础。
  品饽饽韵味,溯历史之源
  自明清以来的300多年,花饽饽一直与山东胶东地区的群众生活、地方风物紧密相连。林荣涛师傅介绍说,每逢红白喜事、传统节日,花饽饽必会被端上祭台、餐桌。一块块普通的、五颜六色的面团,在家家户户的巧妇手中变成仙桃、石榴、燕子、飞龙……它扎根于胶东人民的生活之中,是民俗风情的独特表现方式,寓意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再谈到与花饽饽的渊源时,林师傅说“花饽饽一般用在结婚、上梁、搬家、过生日、节日等,最主要是咱们春节用的特别多。我是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小时候经常看母亲做花饽饽,后来自己也动起了手,成为面板上的小能手。”林师傅本以为自己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越发痴迷。随着捏制花饽饽频次的增加,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决定在这个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于是,林师傅这一生便躬耕于此,为文登花饽饽的延续、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为花饽饽展示模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慧慧 供图
  铸工匠精神,继传承之火
  文登的花饽饽在胶东人生活中流传发展了数百年,与其说是一种民俗技艺,更像是一种刻进骨血的文化传承。在像林荣涛师傅这样手艺人的努力下,花饽饽从原来的样式简单而“轻”,摇身一变,变得越做越“重”,不仅分量重,情意也重,承载传统、寄寓美好,如今已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代表。
  为了更好地弘扬制作花饽饽这项技艺,林荣涛师傅成立了“林荣涛花饽饽工作室”,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花饽饽、喜欢花饽饽、吃上花饽饽,同时让文登花饽饽制作技艺能够悠久地传承下去。令人惊喜的是,林师傅的儿子也在家庭的熏陶下,走上了文登花饽饽的传承之路,成为了花饽饽的青年传承人。
花饽饽的蜕变和新鲜血液的融入,既是传承,也带来改变。传统的花饽饽多是白色,造型也相对简单。在林师傅的工作室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造型新颖、色彩丰富、栩栩如生的花饽饽模型。林师傅介绍说,在颜料方面,现在做花饽饽的颜料都是天然的,老辈用的都是食用色素,现在我们不断发展创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现在的花饽饽不仅好看,还注重营养搭配,达到了健康饮食,所以我们现在都用蔬菜花果汁来进行调色;在技术方面,技术创新中造型越来越多,过去的造型比较单一,现在都对花饽饽进行大胆的创新,形形色色,各样都有,造型越来越多。如果用果蔬汁将花饽饽做成色彩各异,把造型做精做细,就会更逼真,更生动,更可爱。他和徒弟们以传统为基础,结合文化潮流和市场需求,推出蛋糕饽饽、醒狮饽饽、宠物饽饽,又搭配造型组合,用猪头和元宝组合寓意“珠宝”、福娃和葫芦寓意“福禄”……别出心裁、精益求精的新产品大受欢迎。
 图为林老师在做龙头模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慧慧 供图
  逐时代新潮,拓发展新路
“现在是花饽饽从山东走向全国的阶段,来威海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林荣涛告诉实践队员,年轻人的加入,正让花饽饽这一传统非遗快速现代化、生活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花饽饽、走进花饽饽,甚至一齐加入到传承花饽饽的队伍中来。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播,传播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非遗的广泛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各种直播、短视频、博览会、主题活动等全媒体展示传播平台的搭建,广泛聚合了各类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林荣涛师傅也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电商、微商和直播平台等,将胶东花饽饽发往全国各地,颜色鲜艳的花饽饽从农家院走向了大市场。同时,林荣涛师傅还表示,会结合当代新媒体的方式,无论是通过短视频还是其他创新方式,更好地传播和宣扬文登花饽饽文化,让文登花饽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讯员 张湘)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林老师及工作室工作人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慧慧 供图
 

社会实践经历推荐

神采奕奕云飞扬,玉手纤纤丝作画

神采奕奕云飞扬,玉手纤纤丝作画

为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2024年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

一缕金丝炫五彩,一技传承唤生机

一缕金丝炫五彩,一技传承唤生机

2024年1月27日,“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云仙景泰蓝掐丝技艺工作室,一同揭开非遗传承的面纱。

“盐”传古今,“韵”声载道

“盐”传古今,“韵”声载道

为加大传统非遗技艺的保护工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1月23日来到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岔河盐场,探索学

花饽饽非遗与新时代的碰撞

花饽饽非遗与新时代的碰撞

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憧憬和对传承非遗文化的支持,为进一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我作为曲阜师范

传“木旋玩具” 承非遗之风

传“木旋玩具” 承非遗之风

2024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国家级非遗木旋玩具博物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