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筑根基,多元服务护成长
实践队将前期调研作为工作基础,通过走访社区、与儿童及家长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部分孩子因缺乏陪伴存在心理压力,还有因成长环境限制渴望接触外部世界,更有不少家长急需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识别知识。基于这些需求,实践队摒弃“一刀切”模式,推出分层分类的精准服务。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帮助儿童完成心理调查问卷 通讯员冯端瑞供图
成长研学活动是实践队服务的重要载体。围绕爱国教育、海洋生态、法治知识、职业体验等主题,组织孩子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海洋馆、城市职场等场所。活动融入绘画表达、团队协作游戏等环节,让孩子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与责任担当,将外界体验转化为内在成长动力。
同时,为筑牢家庭支持防线,实践队面向困境儿童家长开设“家长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普及家庭教育技巧与儿童心理识别方法。课程内容通俗易懂,涵盖亲子沟通技巧、情绪问题应对等实用知识,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为孩子营造更温暖的家庭成长环境。
凝聚合力拓路径,创新模式提质效
实践队充分发挥多学科背景优势,且有两名持证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服务开展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实践队创新构建“1名社工+1名心理咨询师+N名志愿者”结对服务网,经系统培训的志愿者参与心理测评辅助、活动执行等工作,形成“专业主导+志愿辅助”的高效服务架构。
在资源整合方面,实践队探索“公益+商业”联动模式,链接万达影城、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获得活动场地、物资赞助等支持,降低项目执行成本的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提升合作方社会影响力。此外,实践队联动日照市民政局、基层社工站等政府力量统筹资源,形成“政府+专业团队+社会力量”的协同机制,让关爱从单一行动升级为多方参与的社会共识。
为保障服务质量,实践队建立标准化执行流程,采用“需求摸排—分层服务—跟踪反馈”的三阶段实施模式,及时优化服务策略。同时,注重总结推广经验,利用市民政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活动进展,提炼典型案例,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播撒希望促长远,守护成长显担当
此次帮扶行动为困境儿童带来切实改变: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沉默寡言者逐渐开朗,胆小怯懦者敢于表达自我,心理韧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对日照当地而言,团队构建的服务模式为困境儿童关爱体系提供了新路径,“三级联动”机制与精准服务流程,为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从社会层面看,项目通过持续宣传与案例推广,吸引更多人关注困境儿童群体,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推动形成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团队整理的服务经验与典型案例,正在为更大范围的儿童关爱工作提供借鉴,让精准帮扶的理念辐射到更多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以“稚心向暖,伴行筑梦”为指引,秉承育人理念,用纯真之心传递温暖,陪伴困境儿童共筑梦想。实践队将专业知识与坚韧精神相融合,在城乡社区为困境儿童构建全方位的成长守护网络——通过个性化帮扶,不仅赋能儿童突破逆境,更激发其向阳而生的内在动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份实践彰显了教育的力量,不仅促进了社区和谐与儿童福祉,更能在城乡间形成良性的关爱循环。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与全体儿童的合照 通讯员侯炳旭供图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全体合照 通讯员宋莹供图
(通讯员 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