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高校实践队三下乡:为困境儿童编织心理“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马涵硕2025年7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奔赴日照市利群社区日照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启动“阳光护花
2025年7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奔赴日照市利群社区日照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启动“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关爱困境儿童行动。这支由多学科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痛点,以专业测评、分层服务、资源联动为支点,为基层儿童心理关爱工作注入高校智慧,用青春行动诠释社会责任。
抵达实践地后,团队迅速联合社工站,对辖区600名孤困、留守及流动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据悉,成员们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PHQ-9)》等工具,逐户走访采集数据。“这些标准化量表能科学识别孩子在学习压力、家庭缺位、社交障碍中的情绪波动。”团队心理学专业成员解释,测评同步建立动态档案,记录儿童心理变化轨迹。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与困境儿童共同参与活动 通讯员邵一家供图
数据梳理显示,部分儿童存在隐性心理问题。“超15%的孩子因长期缺乏情感支持,在‘自我认同’维度得分偏低。”团队指导老师介绍,基于风险等级,团队划分干预层级:低风险儿童每月电话随访,掌握成长动态;中风险儿童参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团体辅导,通过“优点树”“情绪温度计”等游戏,重建积极自我认知;高风险儿童由持证咨询师一对一干预,运用沙盘治疗、叙事疗法疏解压力。
心理干预外,团队同步推进“微心愿圆梦”与“成长赋能计划”。前期调研中,200名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被细化:低龄儿童渴望绘本、绘画工具,高龄儿童期待运动装备、科普书籍。团队摒弃“统一配给”,为每个心愿设计“仪式化交付”——社区广场设置“心愿墙”,志愿者手写鼓励信随物资送达,让关爱更具温度。“收到天文望远镜时,孩子连夜观测星空,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能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社工站负责人反馈。
成长赋能计划聚焦社会适应力培养。团队打造“职业体验日”“城市探索营”等研学活动,组织儿童走进科技馆、消防中队。“在消防中队,孩子模拟灭火实操,既学安全技能,又懂责任担当。”实践负责人表示,活动嵌入法治、安全教育,通过“情景剧场”“知识闯关”,将正向价值观融入实践。
此次实践突破高校“单打独斗”模式,构建“高校+社工+社会力量”协同网络。据了解,团队联动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组建40余人“社工+志愿者”服务队,整合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资源。同时,对接本地公益组织,链接超项目预算50%的社会资源,保障服务延续性。
模式输出上,团队同步推进“经验沉淀”与“标准构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提炼‘需求调研-分层服务-跟踪反馈’闭环流程,编制《困境儿童心理干预操作指南》。团队负责人介绍,希望为基层儿童关爱提供可复制模板。此外,创新“成长接力站”机制——社区设立“心理关爱角”,配置自助工具包与图书,实践队撤离后,服务由社工延续开展。

图为志愿者引导儿童填写心理健康测评量表 通讯员宋莹供图
目前,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心理健康档案动态更新,2份典型案例入选省级实践样本,“微心愿”覆盖超八成目标儿童。当地民政部门评价:“高校团队的专业介入,为基层困境儿童关爱提供‘新范式’,这种‘精准识别+专业服务+长效联动’模式,值得推广复制。”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以专业为笔、实践为墨,在基层困境儿童心理关爱领域书写青春答卷。这场暑期行动,不仅解困境儿童“燃眉之急”,更通过模式创新,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高校方案——当青春力量与社会需求深度耦合,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正被照亮得愈发清晰。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合影 通讯员李雨晴供图
(通讯员:徐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