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伊始,团队联合当地社工站,对辖区600名孤困、留守及流动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据悉,成员们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PHQ-9)》等专业工具,逐户采集数据并建立动态档案。“这些标准化量表能有效捕捉孩子们在学习、家庭、社交场景中的情绪波动,为后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团队心理学专业成员介绍,测评过程中,“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配合社工耐心引导,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实践团队与困境儿童共同参与活动 通讯员邵一家供图
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团队同步推进“微心愿圆梦”与“成长赋能计划”。前期调研中,200名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被详细梳理,涵盖学习用品、运动装备、科普书籍等。不同于常规物资发放,团队为每个心愿打造“仪式化交付”——在社区设置“心愿墙”,志愿者手写鼓励信随物资一同送达,让关爱更具温度。当孩子收到心仪的绘画工具和绘本时,眼中的惊喜被他们深知,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对孩子们意义重大。工站工作人员感慨。
成长赋能计划聚焦儿童社会适应力与精神成长。团队设计“城市探索之旅”“职业体验日”等研学活动,组织儿童走进科技馆、消防队,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应急技能实操”,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建立社会联结。“在消防队,孩子们穿上消防服模拟灭火,不仅学到安全知识,更体会到责任与担当。”团队实践负责人介绍,活动还巧妙融入法治宣传、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情景剧场”“知识竞答”,引导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自信自立与团队协作精神。
此次实践打破高校“单打独斗”模式,构建“高校+社工+社会力量”协同网络。据了解,团队联动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组建40余人的“社工+志愿者”服务队,整合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等专业资源,保障服务的专业性与持续性。同时,通过对接本地公益组织,链接超项目预算50%的社会慈善资源,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图为志愿者引导儿童填写心理健康测评量表 通讯员宋莹供图
目前,“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心理健康档案持续动态更新,3份典型心理干预案例入选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案例,“微心愿”帮扶覆盖超八成目标儿童。当地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评价:“高校团队的专业介入,为基层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注入新活力,这种精准识别、专业服务、多方协同的模式,为完善困境儿童帮扶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以专业为帆、实践为桨,在基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领域书写青春篇章。这场暑期行动,不仅为困境儿童送去即时关怀,更通过模式探索与经验沉淀,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高校智慧。当青春力量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必将被照亮,更多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也将持续书写。

图为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队员与孩子们合影 通讯员李雨晴供图
(通讯员:徐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