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社区:解码安置点的“宜居宜业基因”
新光社区隶属灵山县陆屋镇莲塘村委,是自治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深入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该社区共安置搬迁群众104户,目前常住97户,群众生活稳定;因紧邻六钦高速出入口和242国道,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且距钦州临港产业园仅1公里,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提供了天然便利。
为实现“稳得住、能融入、可发展”的目标,社区同步配套建设了扶贫车间、生产养殖基地,搭建了安全监控平台,实现了水、电、路、讯全贯通;排污排水系统、绿化亮化工程、文体活动设施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日子踏实多了。”居民的朴实话语,正是社区“宜居宜业”的生动注脚。
看振兴:产业引擎激活“致富加速度”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实践团走进社区帮扶车间与产业基地,实地探访了特色产业发展实效。在中药材加工厂内,五指毛桃、牛大力等本地特色药材的清香扑面而来,居民们正按标准化流程开展清洗、切片、晾晒等加工作业。
张书记介绍,这些中药材经加工后将销往区内外市场,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车间每月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一位正在忙碌的居民笑着说道。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特色产业不仅让“家门口就业”从愿景变为现实,更让社区踏上了“产业兴、群众富”的致富快车道。

带着对民生冷暖的关切,实践团跟随张书记走进居民家中,与搬迁群众围坐谈心,倾听他们的生活变迁与心中期盼。
“以前孩子上学我们还要操心路上距离问题,现在社区周边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走路几分钟就到,我们家长再不用揪心了!”谈及教育条件的改善,居民大哥的喜悦溢于言表。聚焦妇女健康保障,社区妇联主席也加入交流:“我们定期组织妇女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跟踪管理,就是要让姐妹们健康有保障。”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调研交流
聊及平陆运河建设,居民们更是打开话匣:“从新闻里看到运河要修到家门口,盼着它能带动生意、增加活儿干,日子肯定更有奔头!”此外,实践团开展的“环保科普进万家”活动也受到热捧——通过发放手册、引导填写问卷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知识,不少家庭主动咨询细节,让绿色发展理念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科普宣传
共探讨:青春智慧点亮“发展新路径”调研尾声,实践团成员与张书记围坐座谈,结合专业所长为社区发展“把脉支招”。针对社区当前的排污管网老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团队立足专业知识,提出“分片区改造排污系统,同步衔接生态沟渠建设”“引进小型秸秆粉碎机实现就地资源化”等建议。
张书记认真梳理建议清单,表示将结合平陆运河生态保护要求,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读书不能只啃课本,要把专业和社会需求、国家发展连起来,才是真学问。”他的话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更坚定了“用知识服务社会”的信念。

- 扫一扫 分享悦读